3月27日下午,由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辦,小確幸輔導員工作室承辦的“心理劇演繹沙龍”活動在新南苑18號樓506室舉行,本次沙龍有幸邀請到了華東師範大學心理中心王琪老師來到現場擔任主講嘉賓,校心理中心主任王楓老師🪮、小確幸輔導員工作室師生團隊、各學院心理委員代表30多人共同參與了沙龍活動🫷。
心理劇是行動體驗式團體心理治療📣☃️,可以在生理、情感🦓、認知和行為上對個體產生治療效果。此次沙龍,王琪老師先以形象生動的手法讓大家對心理劇理解打分,接著從心理劇的起源與發展,心理劇的主要技術,如“角色互換🚓、獨白、鏡像技術”等進行了講解和演繹🏖,並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BT)讓在座的同學體會到角色互換以及情緒調節的功能⇨。最後帶領同學們親身感受了一下心理劇的產生:“只要有一個故事,就能成為一部優秀的情景劇。”
心理劇演繹沙龍不同於傳統的講座,以沙龍的形式拉近師生間距離,增強學生參與度,使得活動趣味性增強🍁。通過這次沙龍活動🧑🏼🦳🍜,同學們對心理情景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同學們對心理劇探究的熱情,他們紛紛寫下參與感受🧙♂️,如醫療器械學院心理委員黃上華談到“這次舉辦的心理劇演繹沙龍毫無疑問,對我感觸很深。在我沒真正接觸之前🕵🏽♂️,我一直覺得所謂的心理劇不過就是和微電影一樣,人物、情節🗼、舞臺效果🌊。這次活動讓我發現心理劇的一些獨特的地方:定格、旁白🧗🏻、替身、追光。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總而言之®️,收獲很多”。臨床醫學院心理委員徐思培寫到“通過今天的心理劇沙龍,我對於心理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我的理解是心理劇最根本的地方是通過一種途徑,成功的引導來訪者自己去了解和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從輔助的角度讓來訪者通過自己的判斷不斷的鼓勵自己,解決問題,同時可以給其很大的感觸🧑🏽💻,讓人們學會自己找到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學工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小確幸輔導員工作室)